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889562369





公司发展

新能源隐形IT龙头恒华科技:多轮驱动有望迎来业星空体育官方网页版绩拐点

发布时间:2024/07/24    浏览次数:

  公司为国产 BIM 软件领跑企业。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 BIM 核心技术,坚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研发模式,一系列核心算法自主研发、积累深厚,目前已形成三维建模引擎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为国内 BIM 软件领域稀缺标的。

  从下游应用领域看,公司营业收入可按行业分为电力、交通和水利三领域,各行业营业收入在 2022H1 占比分别为 95.39%、3.88%、0.73%。公司主要服务于电力领域,电力行业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公司利用自研 BIM 平台、软件优势,由电力行业延伸至水利、交通等行业,在规划、设计、咨询、运维等项目环节提供服务,并且落地一系列智慧产品:智慧水利监测系统、智慧粮仓 监测系统、智慧农业大棚监测系统、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等。

  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看,公司业务包括软件/技术服务、软件/硬件销售,其涵盖项目设计、施工环节,未来有望拓展至运维环节。近年来公司受 EPC 业务拖累,业绩呈现下滑趋势,公司计划未来逐步减少 EPC 业务占比,聚焦软件设计服务主业。

  公司深耕 BIM 软件市场,输电环节已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目前积极布局配网与新能源发电领域。一方面,电力市场化交易刺激电网改造需求,信息化需求增量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国网出台一系列三维设计规定,明确要求实现三维设计、三维评审、三维移交。

  恒华科技受益于其国产化平台三维线路设计软件的行业领先地位,近来年实现快速发展,未来公司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机会,在主网规划设计业务基础上,逐步切入光伏、风电、储能、综合能源等领域。

  公司自 2000 年成立以后致力于研发电网设计与基建信息化产品,逐步建立起在电力 GIS 行业的优势地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FRP、GRP、EISP 三大核心技术平台。且于 2007 年中标东部非洲水电咨询与服务 项目。

  2010 年-2018 年,公司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其服务一体化程度得以加深。2010 年后,公司逐步形成覆盖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营销、检修的智能电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信息化产品。

  2019 年以来,公司积极在业务环节、业务领域两方面向外拓展,未来有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9-2020 年,公司进行管理层改革以提升管理效率,且围绕 BIM 产品、应用调整公司业务至 5 个核心板块。

  目前公司形成了面向电网设计、施工、运维等全过程的 BIM 应用解决方案,并向交通、水利领域拓展应用。

  截至 2022 年 10 月 27 日,恒华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共有四人:副总经理罗新伟/董事长江春华/总经理方文/董事会秘书陈显龙分别持有公司12.74%/12.67%/8.33%/6.24%的股份,以上四位股东为公司的一致行动人。

  公司控股公司 6 家,其中全资控股子公司 3 家,非全资控股子公司 3 家,其中公司持有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69.65%股份。道亨软件基于公司 BIM 核心技术平台进行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与底层软件平台研发,可为公司提供 BIM 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1 年,道亨软件实现营业收入 1.09 亿元,同比增长 8.26%,净利润 2163.38 万元。道亨软件于 2022 年 7 月在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于 2022 年 9 月变更上市辅导备案申报至北交所。

  受 EPC 业务拖累,公司业绩短暂承压。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8.72 亿元,同比下降 9.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下降 29.75%。公司 2022Q1-Q3 实现营业收入 3.22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20 亿元。

  公司近年营业收入下滑的主因为 EPC 业务拖累。EPC 业务具有重资产的特性,项目推进与回款进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公司已逐步减少 EPC 业务承接,EPC 业务占比逐步降低。

  剔除 EPC 业务以后,公司 2021 年其余主营业务共计实现收入 7.30 亿元,同比增加 26.72%,其中软件/技术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21/1.44 亿元,同比增长 20.26%/115.53%,技术服务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

  2022H1,公司剔除 EPC 后的主营业务共计实现收入 2.21 亿元,受疫情拖累下游项目开发进度影响,公司业绩有所承压。

  2020 以来的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下公司定制软件项目开展受限以及人力和外委费用投入成本增加所致。

  其中两大核心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 40%左右,其中软件服务毛利率较高。软件销售的毛利率显著高于软件服务的原因在于无需提供定制化和后续服务,完成软件售卖即可确认相关收入。

  2020、2021 两年,公司软件服务、技术服务等主业的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其软件服务、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已经分别由 2019 年的 56.57%/46.85%下降至 2021 年的 40.40%/35.34%。EPC 总承包业务由于疫情影响工作进度较慢,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增加,其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

  2022Q1-Q3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9.74%,较 2020/2021 年分别提升 17.22pct/14.36pct。其主要由于公司低毛利的 EPC 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进一步降低,以及由于 2022H1 项目订单交付情况回暖,软件、技术服务、软硬件销售各项毛利率水平均有回升。

  2016-2017 年,公司综合费用率稳定在约 16%水平,自 2018 年开始,公司主要由于提高了研发工作的投入力度,因此综合费用率提升至 20%-21%区间内。

  在疫情影响包装设计网站官网、收入下滑态势下,公司仍积极推进 BIM 相关产品研发,因此公司研发费用率由 2018 年的 6.20%稳步上升至 2022Q1-Q3 的 10.78%。

  截至 2022H1,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 94 件、在审专利 82 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50 件。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其他投资。其中基建投资占比 26%,基建投资主要与国家财政以及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由于政府基建支出可起到短期内提振经济作用,因此,历史上我国 GDP 增速下滑阶段,常伴随着基建投资的增长。

  在我国 GDP 增速降至 10%、8%以下的两次关键时间节点上,基建投资增速均在短期出现较为显著的提升,展现出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新基建是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 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其范围包括七大领域: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 年 3 月再次强调加大城际交通、民用通用航空等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可分为数据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应用场景两类建设领域,其中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数据中心储存以及数据服务、5G 的采集与传输,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基础设施,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在数据基础设施之上搭建数据应用场景,其中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特高压建设方面,特高压是指 800KV 以上直流电和 1000KV 以上的交流电,其主要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效率高、占地少等优势。

  目前我国用电需求高速增长,且我国电力供应集中在西北地区,电力需求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我国电力配置具有分布不均匀特点。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特点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最适应于我国电力供应情况,因此我国特高压建设需求较大,且在技术研发、建设规模两维度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规划方向上,国家电网计划到 2030 年将特高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升到 350GW,并具备 100GW 运行装机量的抽水蓄能方式调节电力系统的能力。

  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 3200 亿元用于配网智能化的建设,计划新增 6GW 抽蓄电站,推进骨干高压建设,围绕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藏东南、粤港澳等项目建设跨区域通道。

  分省看,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具体包括湖北的陕北—湖北、金上—湖北特高压工程,江西的华能瑞金电厂二期、雅中—江西特高压工程,甘肃的酒泉—湖南特高压配套风电项目、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新疆的 750KV 输变电工程、阜康、哈密抽水蓄能电站、“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建设等。

  研发核心技术,加强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在特高压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继续提升特高压电容量、传输距离、传输稳定性。智能化检测设备可检测特高压设备运行故障,降低故障发生率。

  在双碳政策目标的指引下,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迎来了高速建设期,2020 年以来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都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比重近年来持续提高,2021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经升至 47.10%。因此电网消纳、外送能力有限的地区出现弃光弃风情况星空体育,提升光伏风电装机对于电网侧消纳空间提出新要求。

  2021 年 9 月国网董事长辛保安表示,预计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投资共计 2.3 万亿元,2022 年 1 月 1 日,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 年国网计划投资 5012 亿元。

  结合两次披露数据,预计国家电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有望维持在 5000 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较“十三五”增加 51.1%,2021 年南方电网投资 995 亿元用于电网建设,由此推算 2022-2025 年南方电网年平均投资额度有望超 1420 亿元。

  城际高速铁路是指连接相邻城市的高速铁路,相比普通高铁路线更短、发车密度更高,但仍可保证高速运行。

  城际轨交指完整的城际轨道运输系统,包括在城际轨道上运行的城际列车。我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城市群众多,发展城际高铁、轨交不可或缺。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城际高铁、轨交在列车储能、实时供电、充电、自动运行、控制系统中均有技术创新,其中 5G 通信技术在高速通信、端到端通信、大规模天线列阵、绿色通信等方面均有创新性应用。

  智能充电桩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支撑,拥有良好的电力管理能力、高稳定的运行能力,从而可实现降低运营商建设、运营成本。从用户端看,智能充电桩软件可查找附近空闲充电桩功能。

  从运营商角度看,充电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在线巡视、故障上报、检修功能,充电数据信息及时上报,便于评估现有充电桩的价值、效率。

  双碳目标提出以后,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各国共识,新能源在电力结构中占比提升。随生产、加工技术进步,相关制造设备持续迭代,各环节辅材、零部件的成本下降,效率上升,LCOE 实现持续下降,新能源装机的经济性得以提升。

  光伏装机量自 2020 年起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 54.88GW,同比增加 13.9%,2022 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经达到 52.6GW,同比增长 105.8%,已接近 2021 年全年水平,根据 CPIA 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 75GW。

  风电装机量同样在 2020 年迎来一轮高速增长,2020 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量达到 72.11GW,同比增长 180%。新能源装机量的大幅增长将带动发电侧从设计、施工到调度、运维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的需求,各环节供应商均有望受益于新能源高增下订单的持续放量。

  政策层面主要围绕大力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要点讨论,其中对于风光大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面关注度仍较高,且在加速建设优化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配套体系做出规划。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90.36GW,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 78.8%。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占比最高,风电新增 19.24GW、光伏发电新增 52.6GW,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 16.8%、45.8%。

  分布式光伏经济性较集中式更强,主要户用项目 IRR 显著高于集中电站。政策推动下,企业参与整县推进模式积极性提高。

  2022 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52.6GW 中,光伏电站 17.27GW、分布式光伏 35.33GW,分布式光伏占比达到 67.16%,近两年来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增速超过集中电站。分布式光伏建设或能为发电侧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带来更大的增量 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 19.24GW,其中陆上/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分别有 18GW/1.24GW。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 348GW,其中陆上/海上风电累计装机 320/27GW。

  海上风电并网装机量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增速较快,始终保持在 40%以上的同比增速,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较 2020 年增加 3 倍以上。

  2022 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全球海上风电联盟提出,2050 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 2000GW,中国预计到“十四五”末,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100GW 以上,2030 年累计达 200GW 以上,到 2050 年累计不少于 1000GW。

  2021 年 11 月,第一批大基地名单规模 97.05GW,截至 2022 年 5 月已开工 85GW。2022 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中明确风光大基地在“十四五”期间装机 200GW,在“十五五”期间装机 255GW。

  2022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展望未来在风光大基地带动下,集中式电站放量在即。

  电力体制改革方面,2002 年,我国电力行业面临区域性电力产能过剩、调度不灵活等问题,《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 号文)发布开启电力体制改革进程,提出厂网分离的原则,随后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发电侧由五大发电集团构成,电网端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运营,实行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化服务。

  2015 年,我国电力行业再次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且电价管控属性较强,未能真正反映电力成本,在此背景下《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 号文)发布,意在放开发电侧、售电侧市场动力,以实现社会资本进入配网环节,各类售电公司进入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

  2022 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市场化决定发电、用电价格。

  计划到 2025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 2030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电力市场活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激发,围绕新能源构建、市场化运行的电力系统有望在未来形成。

  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是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电网各环节中的综合运用。信息流伴随电力流提供、传导,相互高度融合。

  1)电网调度系统亟需升级。特高压建设对于电网运行控制、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电网调度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传统电网调度的可视化系统信息单向传递,信息共享的灵活性较差,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可利用快速测量、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更有能力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2)电网稳定性亟需提升。新能源发电接入占比提升,用电主体、用电需求进一步多元,需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减少出现自然老化、外力破坏导致输电线路事故的风险。须通过电网信息化相关可视化产品、智能巡视、智能巡检等手段进行监测。

  电力市场化政策近年来频繁落地,2022 年 1 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电力市场建设的重点任务与目标节点。其中提出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探索容量市场交易机制,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绿色低碳发展。随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市场交易参与主体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平台数字化需求成为发展重点。

  国家电网在 2009-2020 年三阶段投资规划中,智能化投资占电网总新增投资比例保持在平均 11.13%水平上,其中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其中在变电、配电、用电侧的智能化投资比例最高,投资总金额分别为 748.06/892.14/1184.73 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 19.5%/23.2%/30.8%。

  南方电网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针对性的规划电网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包括 100%配电自愈、缩短停电时长等。

  南方电网“十四五”数字化规划总投资约 260 亿元,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在电网智能化程度、运营效率、运营能力、技术支撑能力、数据价值化、网络安全等方面全面发展。

  新能源发电应用要求负荷侧具备柔性调节能力,整县光伏推进要求大幅增强配网的配电容量、线路容量。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中,总投资 6700 亿元,其中 3200 亿元用于建设配电网,国家电网配电网投资比例约占 60%,两网配电网投资总计达 1.5 万亿元。

  配电网方面的智能化建设有:提升配电自动化能力,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调控,提升调度运行系统对配电网的感知、控制能力,利用无人机、机器人、视频监控等打造数字孪生电网。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为建筑信息模型,这一名词由 Autodesk 公司首先提出,用以指代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的电脑辅助设计软件。

  BIM 可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通过云平台创建智能模型,可实现结构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国内方面,我国 BIM 软件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国内企业以相关项目管理及单点应用为主,其软件底层多为开源平台经二次开发构建。

  2022 年恒华科技在国内三维线路输电设计软件市场中市占率达 50%,依托道亨科技开发国产化 BIM 平台,核心技术独立研发、自主可控。

  一方面,国产替代需求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信息技术应用的国产创新为近年以来我国关键命题,目的为适应外部国际环境,提升科技自主可控。2016 年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安全可控基本要求。

  2021 年 1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基础软件等短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市场上,美国芯片法案、芯片出口管制等举措刺激我国加紧发展信创产业。

  1)国产软件更符合国内电力行业需求。相比国外 Bentley、Revit 等厂商,国产 GIM 软件能够深度理解客户需求,软件功能性上进一步满足客户专业性要求。

  2)国产软件对于电网行业标准、行业升级方向适应性、适配性更强,本地化服务更具针对性。国产软件对于国内的电网信息化趋势适应较快,较早切入进行相关升级,且针对电网行业中的技术体系、行业标准,适配、适用性相较国外应用更优。

  3)国产软件在电网行业内认可度较高。从性价比角度看,国产软件的售价略低于国外软件,在对于国产软件内容质量较认可前提下,国产软件具有更高性价比。

  国家电网出台一系列三维设计规定、GIM 三维建模标准,促进三维设计在行业内的渗透率提升,对电力设计软件行业的国产替代产生积极影响。

  2018 年,国网要求 35KV 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使用三维设计,实现三维设计、三维评审、三维移交。

  自此开始,2018 年 12 月《三维设计施工图评审大纲》出台,要求检查三维设计模型范围、深度、格式、层级、属性定义等满足标准规范。

  2019 年 2 月以后,未按文件要求应用三维设计的工程不安排评审。2020 年 6 月开始,对所有三维设计的新建工程进行量化评价。

  GIM 三维标准方面:GIM 为国家电网制定的三维技术标准,国网对于电网行业设计模型制定详细、严格的三维标准。

  2019 年 1 月 15 日,国家电网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发布 7 项 GIM 建模技术标准,其中包括电力设 备、变电站、架空输电线路三维建模等部分。

  目前 GIM 标准体系有 13 项。国家电网为满足工程三维设计需要,针对设计的对象、过程、成果,统一模型构架和数据交互格式,形成可对接上下游各业务环节的数据标准,从而实现全周期工程数据共享。

  底层技术平台支撑,BIM 国产软件行业领先。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够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 BIM 应用构建的企业,研发了三维建模引擎、三维数字地球平台、轻量化 BIM 引擎、轻量化 GIS 引擎等核心技术平台。

  基于该底层平台,公司的产品已覆盖 BIM 软件、电网工程数字化、物联网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能够实现自主可控,且贴合行业需求、可进行深度定制和二次开发,实现了 BIM 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公司自主研发的 BIM 引擎(BIMEngine)等产品已先后通过麒麟软件及华为云鲲鹏云服务兼容性测试,对国产系统的适配性较强。

  公司立足于 在电网侧的传统优势,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向电源侧及配售电侧,目前公司的 BIM 设计软件覆盖了电力能源行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过程,是国内少数能够为智能电网设计、基建、运维、营销等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软件服务商。

  公司能够对下游电力行业全产业链环节实现覆盖,源于公司对 BIM 底层技术平台的掌握,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输电侧是公司传统优势领域,市占率领先;发电侧受益于新能源电站建设需求旺盛,增长较快;变电侧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配用电侧市场空间有望随电力改革推进逐步释放。

  《国网办公厅关于印发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费用计列意见的通知》中提出,采用三维设计的工程,在工程投资估算和招投标最高投标限价阶段,按 10% 调整计算设计费。

  一方面在设计费的政策激励下,未来设计单位存在由二维向三维设计的转化需求,另一方面,相较于二维设计,三维设计在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降低出错率、协同设计、复杂工程计算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同时设计环节的三维模型还可为后续的工程、施工、运维环节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在各设计应用领域中,BIM 在电力行业中渗透速度较为领先,电力 BIM 三维设计的渗透已是必然趋势。

  随着新能源发电市场发展、用电侧空间释放,以及电网数据采集和运检需求的增加,从发电到用电侧的运维或成为未来潜在价值量较大的环节。

  以输电侧为例,电网数据采集和运检的智能化于近两年刚开始起步,而 BIM 可通过前端的碰撞分析将算法嵌入设计,形成三维设计成果移交给施工及运维环节。未来随着 BIM 的三维运维标准陆续出台,市场需求会迎来新一轮增长。

  公司目前已推出运维环节软件产品,如输变电三维智能运检平台,并升级了无人机智能巡检功能,基于三维 GIS 场景,可实现多源海量数据加载与融合、三维模型展示、无人机巡检计划制定、航线路径规划、综合统计分析等功能。

  公司的五大核心业务体系中,BIM 平台及软件及 BIM 设计咨询是公司业绩贡献度最大的两个板块。

  其中 BIM 平台及软件服务是以向下游设计单位销售软件产品并提供定制化的平台开发服务,分别确认软件销售收入和软件服务收入,BIM 设计咨询服务则是公司凭借设计资质,承担设计院职能,以项目制直接为下游电网公司等提供设计服务,确认技术服务收入。

  BIM 平台及软件服务方面,公司持续推动了青岛港、天津港、那板水库等一系列交通、水利行业应用落地,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水利方面,2022H1 承接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智慧管理云平台项目,成功中标洼地水库工程信息化项目;交通方面,2022H1 承接天津矿石码头设备智能化项目、机场平安工地数字化(智慧)管控平台研发与应用等信息化项目。

  基于 BIM 的资产数字化应用方面,公司聚焦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行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承接的四川省水电集团、中国中铁、山西地电、中国化学、中国交建等多个大型信息化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与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铁云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随着国家在新基建和能源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新能源电力系统、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等领域将进入高速建设期,公司将充分受益于新基建发展背景下各个下游应用领域对前端设计环节需求的增长。

  公司软件服务的成长逻辑一是在于新客户拓展后的市占率提升,二是在于老客户软件平台的升级迭代需求,行业平均的迭代周期为 3-5 年,每轮周期中操作系统进行版本升级,行业标准也会进行修订,将共同激发软件升级新需求。同时由于下游客户的需求逐步多样化,软件平台的类型逐步丰富,包括造价、设计、基建、运维等多个环节,因此在老客户方面,公司可以从产品种类和产品更新两个维度上挖掘增量收益。

  技术服务方面,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的 BIM 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展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规划、设计、咨询等业务。公司已取得多个环节相关资质认证,可面向送变电工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充换电站(桩)、智能微网等业务领域开展设计业务。

  以电力行业为例,在输变电侧,公司已取得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在发电侧,公司已取得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专业、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乙级;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

  2022 年公司面向电力行业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推出电力工程造价软件(标准版)永久免费使用权,可适用于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估、概、预、结算编制工作。与定制化平台开发不同,公司此次推出的免费软件为标准化产品,对可能产生的定制化服务将收取相应费用,标准化产品的免费推广有助于吸引并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包装设计网站国内。

  输电线路设计领域行业领先,将受益于“十四五”特高压线 年公司在输电线路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已达到 50%,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外厂商,公司在国产 BIM 软件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有望受益 于“十四五”期间特高压输电线建设工程释放的设计信息化需求,国电“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特高压线 亿元,公司凭借在输电三维设计领域 50%的市占率优势,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分享特高压线路信息化投资带来的增量空间。

  2022 年公司在变电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达到 20%,其余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变 电与输电线路设计在技术层面难度接近,变电领域市占率提升较慢并非由于技术水平差距,而是由于变电领域迁移速度受制于用户消费习惯的逐步改变,由于变电设计类似民用建筑,Bentley 等国外厂商在建筑设计领域具有传统优势,但在杆塔和输电线路领域则存在短板,因此在电力 BIM 行业,公司率先从国外厂商较为薄弱的输电和杆塔设计环节切入,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变电环节仍存在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未来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迁移,公司市占率有望迎来稳步提升。

  虽然输变电领域仍存在众多强有力的国外厂商,但公司由于重点参与了国家电网 GIM(电网的 BIM 数据模型标准)标准制定,使得公司的 BIM 国产软件能够更加贴近国内客户的实际需求,与相关设计标准对接,满足下游用户的专业性要求,因此公司的国产软件具备市占率提升的潜力,未来在变电领域有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此后公司持续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参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制定《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软件平台基本功能规范》等 6 项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标准,公司 BIM 平台产品在电网侧的市场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公司已在光伏电站、风电等新能源以及储能领域布局相关产品和服务,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软件平台方面,公司已开发面向新能源设计的三维光伏设计软件、三维风电场设计软件等产品。设计咨询方面,公司可面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充换电站(桩)、智能微网等领域开展业务。

  储能方面,公司可提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风光火储、调峰储能、调频储能、黑启动储能、备用储能等规划设计服务。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量加速释放,公司在发电侧业务将充分受益于光伏电站、风电站及光伏配储加速建设背景下释放的设计环节需求,新能源业务有望实现高增。

  根据阳光工匠光伏网的报价数据,按照 10MW 以上低压分布式光伏项目设计费平均报价 0.0165 元/W 估算,每 GW 光伏新增装机约产生 1650 万元设计费,根据 CPIA 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 75GW,对应光伏发电侧设计市场规模每年至少在 12 亿元左右。

  未来 3-5 年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光伏新增装机放量释放的设计需求,有望获得增量订单支撑,比照 CPIA 预测的国内光伏装机增速,公司新能源发电侧业务有望每年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向上有望带动公司迎来业绩拐点。

  分布式光伏方面,2021H2 国家开始部署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公司布局了面向整县光伏规划咨询、工程设计、资产运维、信息化产品的全过程技术服务体系,并积极与大型能源集团、新能源设备厂商等展开合作,已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各省规模不一,山东、河南等地分布较为密集。

  储能方面,新能源发电侧存在配储要求,多省发布配储标准,基本不低于 10%,公司立足新能源发电设计环节优势,有望获取配套储能项目订单,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储能业务有望贡献高弹性增量。

  配电三维设计业务有望迎来旺盛市场需求。未来随着配网三维设计标准化的加速推进,有望带动下游客户在配电三维设计软件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增长。同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虚拟电厂建设的推进都将对配网端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将持续带动配电三维设计的渗透率提升。

  公司基于自主可控的 BIM 底层技术平台,已构建了三维配网设计软件,已初步具备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未来将受益于配电标准出台后的三维设计渗透率提升,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未来,一方面随着分时电价等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力能源的商品化、市场化属性逐步加强,用户侧对于智能用电的需求会加速释放;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虚拟电厂场景的逐步丰富,都将对用电侧产生更多需求。

  在用电侧,公司目前已推出配售电一体化平台、电网营销管理系列软件等,并围绕数据中心项目拓展能源管理相关业务。

  随着用户侧需求逐步释放,公司凭借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平台,在用电侧开拓更多潜在应用场景,有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能源局在《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便提出推广虚拟电厂定制化工程方案。虚拟电厂的核心功能在于对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等分散的电力能源进行聚合和削峰填谷,以实现对电力的优化配置,解决当前由于电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电力供应不足问题。

  虚拟电厂的产业链上游是可控负荷等资源侧,中游是提供削峰填谷服务的资源聚合商,是虚拟电厂的核心环节,下游是用户侧。

  公司未来有望参与到虚拟电厂小场景的运行调度,如园区的分布式微电网、商业楼宇以及地方电力公司的需求,公司在园区配售电系统、用户侧负荷预测、调度和切换等虚拟电厂场景均已进行布局,已有较好技术储备。

  地方电力公司方面,近年来国网和南网已经开展虚拟电厂试点,未来随试点铺开和行业标准制定,地方电网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新能源光伏装机量持续高增,公司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未来有望在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发电、发电侧储能等领域实现增量发展。输电侧,公司在输电线路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 50%,未来将受益于“十四五”特高压线路建设投资带动的设计软件 需求。

  变电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在变电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 20%,未来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逐步迁移,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公司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升。

  未来随配网三维设计标准化的加速推进,将充分带动下游配电三维设计软件需求增长,公司有望受益于标准出台后三维设计渗透率提升贡献的业绩增量。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建设,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以及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基建的推进都将对电网侧和用电侧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有望持续驱动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

  根据公司的增长驱动因素,我们选取了电力信息化行业的科陆电子、南网科技、国能日新、广联达、永福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公司处于高成长性行业,估值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

  公司是电力行业 BIM 国产软件领跑者,受益于发电侧新能源装机量高增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带来的电力信息化投资放量,有望在下游应用领域高景气和设计软件国产替代背景下迎来持续增长。

  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可能受制于上游硅料价格波动,各环节配套辅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新能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我国 BIM 行业发展历史较短,目前 BIM 行业主要由 Bentley、Autodesk 的 Revit、恒华科技的 BIM 平 台构成,若国产 BIM 软件不能及时适应国内电网行业应用需求,BIM 行业国产替代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目前国内BIM软件多为基于国外平台的二次开发,且集中于项目管理及单点应用,未来公司竞对可能加速其技术研发进程,导致 BIM 软件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近年业绩主要由 EPC 业务项目推进与回款进度所拖累,公司已逐步减小 EPC 业务的投资规模,若公司 EPC 业务出清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发展。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2-2024 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9999782号-1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电 话:400889562369 手 机:138526386529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星空体育官网
扫一扫关注微信